如今,网暴已成为一个曝光率越来越高的词。一条短短的不实“爆料”、一幅张冠李戴的照片、一句随口而出的“玩笑”,经过网络“扩音”,就可能在网络上掀起大浪,动辄让人“社死”。
“游客手机掉西湖被要1500元打捞费”“女子输液被陌生男子拔针扎进水桶”……近日,这些话题登上网络平台热搜,引发热议。然而,没过几天,权威部门就发布辟谣消息,确认这些视频均系自媒体创作者“摆拍”,目的是为了吸引流量。虚假摆拍乱象的背后是对流量变现的不当追逐,记者采访了部分短视频行业从业者、短视频用户和专家学者,调查了解虚假摆拍短视频为何屡见于网络空间。
自今年4月初以来,老牌BBS天涯社区网站已有近两个月停止访问,天涯前员工甚至是众多资深天涯网友对此关注,并自发组成了志愿者团队。5月16日中午,天涯社区前执行总编辑宋铮(老黑)正式对外公布了“七天七夜重启天涯”的计划,希望以直播带货的形式筹集300万元恢复天涯社区服务器访问,近日又开始招募60多名天涯网友,在直播中讲述自己与天涯的故事。天涯主管提到此次筹集的所有款项除开运营成本外,将全部交给天涯公司。
我国法律关于网络谣言的责任,根据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下面就一起快速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处理网络谣言的相关规定,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网络谣言虚幻和诱惑的陷阱。
近日,许多网友晒出自己收到了这样一条枪决通知短信。信息显示:“因信货问题,已通知警方定位到你的位置并执行上门强制击毙。”由于该诈骗短信过于离谱,引发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很快,平安北京官方对这条诈骗短信进行了曝光和辟谣,表示“就这?能说点什么?无语死了……真的无语死了……”。这条有趣有梗的官方辟谣回复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和声援,纷纷留言吐槽。有人说“通缉犯都没这个待遇”,还有没收到短信的网友表示“这么酷炫的短信是得卸载反诈中心app才能收到吗?”
当前,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刷短视频,有的同学跟随专家学者、科普博主,发现兴趣爱好的“星辰大海”;而有的同学则被搞笑视频、热门段子吸引,手机逐渐“拿得起、放不下”。青少年与短视频应保持怎样的距离,维持怎样的关系?这已成为许多老师、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直播间主播带货9.9元大钻戒,承诺若为假货赔偿1000元,而消费者拿到手后却发现实为“大塑料”。主播的承诺是否有效?若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该怎么维权?
6月15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打击不良PK行为的公告》,称微信视频号坚决反对并持续打击以博眼球、斗狠为噱头的不良PK行为(如:自残自虐、引人不适等博眼球低级趣味或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
如今,面对沉迷于看短视频的青少年和孩童,不少家长都表示担忧。像一些五六岁的孩童张口闭口“老铁”“老六”“大聪明”“栓Q”等网络用语,当中不少人更是被平台的算法“带”进各类网络游戏和游戏视频的“坑”。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73%的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其中,“看短视频”已经超越“打游戏”和“听音乐”,排在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类别的首位,使用各类短视频APP的未成年人比例更是高达65.3%。
近日,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跨境小程序”业务相关数据项通过国家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这是我省第三个数据合规出境案例,为促进我省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展数据跨境活动提供了实践指引,对我省进一步指导支持更多企事业单位解决数据合规出境需求积累了经验、打通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