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辟谣栏
  3. 辟谣 | 让网友直呼自己是文盲的《庄子》高考作文题,是假的

辟谣 | 让网友直呼自己是文盲的《庄子》高考作文题,是假的

发布时间:2023-06-07 15:49 分享到:

6月7日,迎来了2023高考。潮新闻对北上广杭的高考现场进行了直击。

每年高考第一天,作文题目写什么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浙江高考今年语、数、外语用的是教育部统一命题,选用“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是关于故事的力量。

在正式高考题揭晓前的上午10点多,两张截图在网上传开了,截图内容是“2023·新高考Ⅰ卷”和“2023·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

两则看上去都是材料作文,“2023·新高考Ⅰ卷”的材料是《庄子·齐物论》“罔两问影”的故事,请考生“回忆自身经历中‘不由自主’的真实体验”,结合《齐物论》中这个影子“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的思考,谈谈对“不由自主”的理解。

“2023·新高考Ⅱ卷”的材料是关于《诗经》的,里面描写婚姻爱情的诗很多,孔子评价《诗经》是“思无邪”,宋代程颐解释说:“思无邪者,诚也。”就是表现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同时,“有人说人性天然就‘无邪’,也有人说‘无邪’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要求考生谈谈对“思无邪”的理解。

这两条题目在网上快速传播,不少微信群里不少人都说自己是文盲,看不懂。《庄子》中这段故事一环套一环,充满了庄子式的哲学思考;《诗经》的这段评价,涉及文学理论和“性善性恶论”的思考。理解起来就有门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生发,确实有一定难度。

就在网友大呼题目难的时候,很快啊,有网友在微博上辟谣:

“这个是假的。这个是我们重大的课程‘文明经典A’的课题论文。大概率是我们学生恶搞的,我以为只在我们学校内部传,没想到传开了。”

该网友晒出“2023·新高考Ⅰ卷”“2023·新高考Ⅱ卷”两道作文题,同时还有“2023·全国甲卷”和“2023·全国乙卷”,题目分别与《孟子》和王阳明《传习录》有关。

同时,他晒出聊天记录,2月底,群里发布了关于《诗经》的上述题目;3月20日群里发布了关于《庄子》的上述题目。5月8日,群里发布了《孟子》相关的题目,5月16日,聊天群里发布了《传习录》相关的题目。

每年高考,关于作文题目,往往会出现各种讨论。关注度高的原因之一,可能因为毕业这么多年,文综、理综、数学,很多人也都还给老师了,只有作文题目跟大众日常生活最贴近,门槛最低,是谁都能看得懂、聊得来的话题。

随后,人民日报新媒体号发布了真正的全国卷题目,有网友表示,这个简单多了——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I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来源:"天目新闻”)

(链接:https://py.zjol.com.cn/pyxw/202306/t20230607_25830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