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起来吃饭了!”对于奉化区江口街道蒋葭浦村92岁的竺阿培老人来说,每天中午,王盈燕送来的不仅是一份饭菜,还有一份惦记。进门后,王盈燕把老人从床上扶起来,套上外套,再把饭盒送到他的手上。看着老人吃上几口,她才离开,接着去给下一位老人送餐。
2019年8月2日,奉化区江口街道推出“爱心车轮”食堂。从那一天起,王盈燕就作为一名志愿者,免费为周边村庄、社区的二三十位老人送餐,三年来风雨无阻!
刚开始送餐,腿上撞得都是淤青
王盈燕是一名80后,家住奉化区江口街道甬山社区新浦小区,在罗蒙股份有限公司上班。2019年,甬山社区成立甬源志愿者协会,王盈燕便加入其中,因做事认真,为人热情,很快成了团队骨干。
“爱心车轮”食堂推出后,缺少送餐志愿者,王盈燕和另外一名志愿者便承担起送餐任务。“爱心车轮”食堂覆盖奉化区江口街道的江口、前胡、后胡、周村、蒋葭浦等9个村及甬山社区居委会辖区,为高龄、独居、空巢、困难、残疾五类老人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食。每天中饭、晚饭送餐两次,送餐一次需要一个小时,电瓶车骑行来回八九公里。
王盈燕把盒饭搬到餐柜里。
王盈燕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小弄堂。
多数时候,王盈燕送的是中餐,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在上午10点到11点,骑着电瓶车去为老人送餐。
送餐的电瓶车,后座加装了三个不锈钢制的餐柜,使得宽度达到了1.5米,再放上二三十份盒饭,后座重量达到了三十多公斤。
“这样的电瓶车又宽又重,骑起来有难度。”王盈燕说,刚开始送餐,特别是骑到小弄堂时,七碰八撞,腿上到处都是淤青。但因为有几位老人住在弄堂深处,而弄堂的宽度不超过2米,送餐工作也只能靠相对灵活的电瓶车了。经过三年多的“历练”,如今,王盈燕骑着电瓶车,已经能够自如地穿梭在小弄堂里了。
如果说车技能够提高,但电瓶车爆胎是王盈燕控制不了的事。有一次,饭送到一半,电瓶车突然爆胎,她紧急打电话叫弟弟开车过来帮忙,才及时把饭菜趁热送到老人手上。
不仅送饭,还是老人安全的“警报员” 在“爱心车轮”食堂订餐的老人,绝大多数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老人。王盈燕不仅一日两餐给老人送去热菜热饭,还是老人安全的“警报员”。 今年夏天,王盈燕去给江口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送餐时,发现他跌倒在了地上,确定老人没有骨折后,她把老人扶起来,并及时通知了家属。还有一位住在后胡村的90多岁老人,因为中风导致偏瘫,一直在家卧床。有一次,王盈燕去送餐时,发现老人跌倒在地,脸朝下,这把她吓得不轻,一个人抱不动,叫了周围邻居帮忙才把老人抱上床,随后家属及时赶来把老人送去了医院。
2019年“爱心车轮”食堂刚开始运营时,订餐的老人最多,有36户,后来每年都要减少几户,目前是24户,原因是老人不断离世。如蒋葭浦村一位90多岁的奶奶,前一天傍晚还吃着“爱心车轮”食堂提供的饭菜,第二天就离世了,这给王盈燕的震撼不小,“这让我意识到一定要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这些老人的身体情况,王盈燕大多清楚。家住罗蒙新村70多岁的邬阿姨,记性不太好,王盈燕把饭盒送到老人手上,还不忘把筷子、调羹也拿给老人,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记得吃饭;江南贸城今年88岁的俞老先生身体羸弱,饭菜送到时,王盈燕会把老人搀扶到饭桌,并拿来筷子,看着老人吃上几口再离开……
王盈燕帮邬阿姨打开饭盒。
想到被别人需要,再累也会坚持
三年来,“爱心车轮”食堂只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时,停运过一个多月,另外每年过年停运一周。其余时间,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王盈燕都坚持给老人们送餐,累计1000多天。
采访时,王盈燕开玩笑说,这段时间秋高气爽,是老天的恩赐。冬天还未到,她早早给自己网购了雪地靴、冲锋衣等防寒物品。每年冬天是她最难熬的季节,特别是冬日里的下雨天,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难上加难。送完餐特别累的时候,王盈燕会争分夺秒回家吃个饭,再躺上一刻钟,再去上班。
送完餐,王盈燕整理餐柜。
家人看她累瘫的样子,劝她就此放下,王盈燕也不是没有过这个念头。但每次出现这个念头时,脑海里又会出现另一个画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食堂停运了一个多月,其间,好几位家属打电话过来问,什么时候重新开始送。这让我感觉到自己被别人需要,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要坚持下去。”一想到这里,王盈燕“满血复活”了。
(来源:浙江文明网)
(链接:http://www.zjwmw.com/ch123/system/2022/10/25/0339049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