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高温天送货,却可能没有高温津贴;农村“师傅”进城打零工,因为流动性太强而无法在城里缴纳社保……这些人的劳动权益,如何更好地得到保障?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进城打零工的“师傅”,这些人在浙江有个专门的称谓:新业态从业人员。记者26日从省人力社保厅获悉,浙江今年准备给新业态从业人员“发红包”,研究出台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政策,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uploads/image/2019/0227/20190227142257_77783.jpg)
奔波在街头的外卖小哥。(资料图)拍友 柱子 摄
在互联网经济大省浙江,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快递等新兴业态、新型经营模式快速发展,培育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创业。以快递行业为例,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浙江全省的快递业从业人员就有近30万人。随着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其用工方式与传统的用工方式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大部分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强,他们既没有注册自己的公司,也没有与任何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劳动用工问题随之逐渐暴露出来。“很多人都关注过‘快递小哥夏天拿不到高温津贴’等问题。但很多快递员与营业网点之间不会签订劳动合同,也就不是劳动关系,自然无法享受到法律规定的高温津贴。”省人力社保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新业态劳动用工政策供给和管理相对滞后,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缺失,政府部门也很难对新业态劳动用工进行有效监管。2018年,省人力社保厅针对新业态劳动用工问题,专门组织相关处室进行了课题研究。课题组发现,大部分新业态从业人员没有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且休息日和节假日加班现象普遍,还难以享受高温津贴、健康体检、职业培训等其他有关权益和福利。按照目前的计划,省人力社保厅今年会抓紧研究出台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政策,对新业态实行更加多元的用工形式和更加灵活的薪酬分配、社会保险、工时休假等政策。“‘包容审慎’是前提。”上述负责人表示,研究出台新政策时会顺应发展趋势,而不会否定新业态劳动用工模式,最终目的是维护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促进新业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完善的社保服务覆盖到更多群体。
(来源:浙江在线)